問世間情是何物 - 現代主義女畫家喬治亞·奧基

去了一趟美國探望老友約翰,他家住美國中南部新墨西哥州沙漠高原區聖塔菲市Santa Fe,約翰口中的聖塔菲市是美國藝術重鎮,人口並不籌密,畫廊處處可見,原因可能是這裡誕生了一位美國著名的現代主義女畫家喬治亞·奧基(Georgia OKeeffe18871986),這位藝術家,是美國本土藝術家中的傳奇人物,畫有名,人更有名,風糜美國畫壇大半個世紀,她的藝術成就遠超過了其他同年代的畫家,是很多年輕女子的偶像,也是少數幾位將創作與人格合而為一的藝術家。難怪有人說,奧基的藝術就是她生命的證據。大自然對她一向有著強大的吸引力,美國西部無垠大地上的原始景象燃燒了她創作的欲望,讓她渾然忘我地抒發內心的感覺。簡單是她的風格。她喜歡獨處,索居沙漠,義無反顧,被稱為沙漠中的女畫家。

奧基生在威斯康辛州,父親務農,從小就喜歡畫,14歲時舉家遷移到維吉尼亞州,進了紐約藝術學校,又去維吉尼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系攻讀,她的畫作常常得獎,但敏感的天才卻如春雪下的青草,一棵棵蘇醒,一棵棵冒芽,她說:「如果畫只是拷貝自然,永遠也不比自然更美,還有什麼好畫呢?」她要創新,她一直用抽象的筆觸捉捕自己的感覺,用明亮的顏色表現自己想像。

畢業後,她開始了獨立生活,在一家報館畫插圖,又在德州教中學,這段時間(19169月至19186月),德克薩斯州開闊的平原和峽谷首度激發了奧基的風景創作。她頗負盛譽的水彩之作“晚星”系列,就是此一時期的作品;鬆散、粗寬的筆觸和飽和的色彩,傳達了天地的宏偉。她曾說:“若將一朵花拿在手裏,認真地看著它,你會發現,片刻間整個世界完全屬於你。”當時27歲的她,仍是獨身,她去酒吧間,聽馬夫們講草原上的故事,看馬夫們與妓女打情罵俏,聽流行音樂,這其間她完成了一系列的抽象素描,寄給她一位在紐約的朋友,她的朋友又拿給攝影大師斯特立茲〈Alfred Stieglitz〉過目,斯氏是著名的291畫廊主人,一直不遺餘力的介紹歐洲近代畫家,如賽尚,畢卡索,羅丹等人,斯氏看了素描很是喜悅,19186月接受斯特立茲的邀請搬到紐約,兩人發展出亦師亦友亦伴侶的真摯情誼,並在291畫廊盛大展出。

291畫廊圈內的畫家相比,奧基沒有去歐洲學習過,但是她卻能精到地掌握現代繪畫技法,把它們地運用在自己的創作中。她是那個時期中最有自己生命的現代派。這位出色的女畫家在藝術上天生一段悟性,她學藝術的過程主要是跟了自己悟性成長,她在學習別人技法時從來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所以決不會被別人的技法牽了走。藝術創作對她來說是一個向內發掘的過程,她說:“我知道我心裏有許多別人沒有的東西,我拿定主意要把這些東西表現出來。”在這樣的內在感覺驅使下,她無論學什麼都不會失去自己的感覺。她可以畫具象畫,也可以畫抽象畫,畫人工的城市,也畫野生的大自然,她在被界定的手法或題材中自由進出。結果,她的作品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極其鮮明的個人特色。她筆下的一花一草,一磚一瓦都具有一種非凡的靈氣,是生命本質的流露。奧基因此成為美國20世紀最優秀的畫家之一。這位矢志不渝而且長壽的藝術家,直到99歲去世,畫了一輩子的畫。在近一個世紀的時光中,畫壇上風雲變幻,風格更替頻繁,而她巍然不動,藝術家做到這份上才叫“上路”。

這次畫展是奧基生命的一個轉捩點。當她在紐約讀書的時候,就認識了大她24歲的斯特立茲Alfred  Stieglitz,那時她才19歲,斯氏的名聲卻已如日中天,崇拜和敬仰迷亂了一個少女的心,再相見時,她已28歲了,細長靈秀,全身黑衣,束一條白絲巾,她並不是好萊塢型的美女,但風韻別致,聰明動人,她允許斯氏為自己攝影,斯特立茲運用他充沛的人脈和獨到的藝術眼光,她的手,她的唇,她的脖子,她的腳,她的私密處,都入了鏡頭,誇大親密,在當時保守的民風下,推出拍攝奧基的裸體作品展,風靡了紐約,是誰有這樣 明亮的畫?是誰有這樣性感的身體?一夕在紐約造成轟動,引起廣泛的討論與話題,人們因為好奇而想認識這位女畫家,因想瞭解這位女畫家而主動買下她的畫,因斯特立茲的推波助瀾,將奧基的畫家生涯推向高峰,成為眾所皆知的畫壇閃耀明星,新女性主義的女畫家代表,甚至有人推崇她是女的畢卡索。斯特立茲曾對奧基說過:「畫要讓有錢人買下才叫做藝術品,否則即使畫的再好,無人聞問,依然終生埋沒在鄉間作畫」。

兩人因合作關係陷入熱戀,1924年斯特立茲結束前段婚姻與奧基共結連理。彼此在生活上互相依附,在創作上展現極佳的默契,兩人在紐約市渡過冬春。夏季和秋季則回到斯特立茲的家鄉喬治湖。奧基在喬治湖畔畫了不少的寫生作品,奧基就像一株小草,經斯特立茲的用心提攜、培植、調教,終茁壯成美國20世紀的經典藝術大師之一,她在幸福婚姻的階段,創作自然流露出一種吸引人的柔美女性特質,奧基曾形容她畫的一草一木一花等等,都投注以一生的回憶和感情來作畫,所以著名的花卉系列作品中自然散發一種獨有的魅力,以大幅的花朵內部微觀圖為主,微妙的曲線和漸次層色,組成神秘又具有生命力的構圖。透過斯特立茲經營藝廊的經驗,也陸續以相當好的價錢賣出許多作品,這些作品裡開始是一些水彩或素描,後來大多數都是油畫,而且越畫越大張,主題也越來越豐富。甚至有一些是曼哈頓的都市高樓風景與夜景,色彩、線、面都已表現出奧基個人的強烈風格。

1918年到1924年間,奧基也認識不少斯特立茲在紐約的朋友,如查理斯·德穆思(Charles Demuth),亞瑟·德夫(Arthur Dove),馬森·哈特利(Marsden Hartley),約翰·馬林,保羅·史川德(Paul Strand)和愛德華·史泰欽。這些朋友都是美國重要的現代主義畫家與攝影家,他們對於現代主義的想法和畫風,也影響了奧基。

隨著年齡增長,這段幸福婚姻最終留不住,斯特立茲依舊是風流成性,他開始沉溺於尋找新的渴慕眼光,與畫廊的年輕贊助女金主發展出另一段的婚外情,奧基也逐漸擺脫他的操控而日顯堅毅,奧基回想過去斯特立茲給她帶來了機遇,使得她成為美國當時最有名氣的女畫家,但也給她帶來了痛苦,他沒有成全奧基想要生個孩子的願望,她黯然心碎的離開傷心地,遠赴新墨西哥州陶斯的友人處止痛療傷(1929),當她在新墨西哥的一個小鎮獨居作畫的那段時間,她的丈夫斯特立茲也不曾涉足去看她。在這裡接觸到遼闊的美國內陸景觀,在天與地之間重新找回自信和創作的靈感,於是奧基一個人在山間尋找可入畫的景物,將畫題移轉到沙漠世界,化腐朽為神奇,沙漠變成美麗疆土,死亡得到重生,不論是寂靜的荒原抑或白骨殘骸,都變得充滿生,夜晚一個人坐在屋頂看星空。這些心境轉折也陸續呈現在她的作品中,例如岩石肌理變化,海螺、動物骨頭、荒涼的內陸風情等等。

美國新墨西哥州對奧基的中年與晚年生活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在1929年奧基與友人拜訪聖塔菲與陶斯之後,她就深深的受到該地景觀、色彩、岩石的吸引,此後在1929年到1949年間,每年都會到該州旅行。1930年她整個夏天都待在該州,收集沙漠上的動物白骨、岩石,寫生並帶這些材料回到紐約作畫。1932年年底到1933年年初,奧基生了一場大病,癒後曾到加勒比海的百慕達休養,在19341月才又執筆繪畫。1934年的夏季她再度到新墨西哥州時,無意中發現幽靈牧場(Ghost Ranch),在該地畫了相當多的峽谷、沙漠、荒野的作品。後來因為每次需要駕車一小時才能買到蔬菜,她就自己開墾了一片花園,親手種植,才可以不必去外面去買。我想從無到有,這是一個孤獨的過程,能否堅持下來就要看一個人的恒心與毅力,但奧基卻做到了,一作畫,就畫了數十年。奧基是位將創作與人格合而為一的藝術家,更是少數的創作者,是藝術呼應內在的典範。想必聖塔菲給予她的不只是靈感而已,還有曖昧神秘的浮號罷。晚期雖因年老力衰,雙眼幾近失明,但仍不改其結藝術創作的熱愛,堅毅卓絕,堪稱女性成功人物之代表。

1946年,斯特立茲過世,才正式終結兩人間既愛又恨的錯綜糾結關係,此後三年,奧基都留在紐約市,除了處理斯特立茲的遺產外,幾乎沒有畫作。直到1949年她正式移居到新墨西哥州,開始在荒漠裡獨居作畫的生活。在整個1950年代,奧基畫了許多泥磚屋等建築景觀主題,還有荒漠夜色,黃昏,與較小型的意像作品等。1958年的《月梯》就是代表作品之一。1958年到1960年間,奧基也開始國外旅行,並將旅行中的風景,融入作畫中。如1962年與1963年的系列《雲上》就是在搭乘飛機時所得到的靈感。

1962年,美國國家藝術文學協會經過評選,將歐姬芙正式列入五十位傑出成員之一。也是這個時期,75歲的歐姬芙視力開始衰退,診斷之後發現得了黃斑點退化症,這個眼病讓她逐漸損失中央視力和色覺。定居在幽靈牧場的奧基轉向立體雕塑創作,並積極的治療自己的眼病,1973年秋天,年輕的陶藝家尚 - 漢密爾頓(Juan Hamilton)到幽靈牧場找工作。奧基僱用他幫忙家事處理,兩人很快就變成了關係緊密的伴侶。奧基除了陶藝創作外,也開始將自己的生平寫成回憶錄。此後到1978年間則以炭筆與水彩畫為主。1978年到1984年間,多以石墨畫為主。 1984年,奧基遷出幽靈牧場,搬到較大的城市聖塔菲,以便獲得較好的醫療照顧。198636日,98歲的她在聖文森醫院過世。骨灰被灑在她生前作畫多次的皮德農山,從此山能看到她的幽靈牧場。奧基過世後,美國國家傑出女性榜將她列入其中。在她有生之年,一共獲頒10個榮譽學位,有不少以她為主的相關書籍陸續出版,美國郵政也曾在1927年將她的《紅罌粟花》印成郵票。

奧基活了九十九歲,嫁給一位比她大二十四歲的丈夫,晚年愛上了一個比她小五十歲的男人,前前後後快兩個世紀,是個多采多姿的人生故事。




《中秋詩簡代函》 -吳啟基

這是好友吳啟基寄來的詩篇
2010921日刋登在新加坡聯合早報

-寫給畫家好友陳蘊化-
日常生動的唐人街
到了中秋
家家餐館、酒樓
全都蹲著,集體懷鄉

來自香港的師傅
以廣東話拌和麵粉、力氣和杆聲
一高一低
一輕一重
一來一往
打造一個個
金黃釉彩的
肥大傳統

更多人開窗瞭望
看窗外的蔚藍
到底氾濫了幾個鄉鎮
看火紅的楓葉
到底燃遍了幾座青山

去了一年的禽鳥
紛紛降落的是
點水而過的
腳爪
或雄渾有力的
翅膀

年年中秋
月亮將從家鄉遼闊的海洋
高高升在
坡坡相連的
洛磯山脈

正像遊子心中
那盞旁近節日的
明滅燈籠



啟基兄如見

感謝寄來詩篇,讓我遊子內心深處,感慨萬千,尤其我們這一代,依然背著傳統,套老話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我在國外的時間很長,從沒習慣,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外單獨過節比較寧靜,沒有漣漪。正所謂繁華過後,分外淒清。
   蘊化


隱約的西風
在窗外
好久沒感受到這般涼意

唐人街
依然懸掛著燈籠,掛著千年傳統
街頭巷尾,圍繞著一群群
賞月的洋人

臉上
寫的是過往成績
頭上
染的是黑色一片

年年中秋
留幾片楓葉葬在後唍
留幾片寫千言萬語
寄給你

夜晚仰望
洛磯山脈升起的月亮
心裡想著

故鄉的浪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憶亡友